?一頓便餐,一次理發,一件衣服,一袋水果……每一家用心經營的“小店”都給這座城市帶來滿滿的煙火氣,每一家暖意流動的“小店”都承載著街坊四鄰的獨特記憶。它們散布街頭巷尾,看似不起眼卻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增光添彩,是經濟的“毛細血管”。透過它們,既能嗅到人間煙火,還能感知經濟晴雨,甚至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溫情與活力。
近年來,受到線上消費的沖擊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店主們喜憂參半。有的糾結困惑,去留無措;有的堅守初心,破局重生;有的尋求強大,多元發展。他們是誰?他們來自哪里?他們在收獲希望和生存的同時,在擔心什么焦慮什么?自貢網特別策劃推出系列報道《嗨!小店》探訪那些小店背后的故事。
自貢網記者 張馳 見習記者 張美琪
唐建芳今年51歲,比丈夫大3歲。
與許多同齡人一樣,唐建芳也背負著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困境。
思來想去,夫妻倆還是選擇了在自貢開家小店。如今,這家位于興川街和匯興路交匯口的面館已經走過了九個年頭。
客流不錯 但日子不輕松
“年齡大了,工作不好找。在外面打工、做生意也很難?!碧平ǚ颊f,由于缺乏一技之長,務工只能做些不太有技術含量的體力活,對于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有些沉重。
說起做生意,她最大的感受是真的很累。
在湯灶旁站上一天下來,唐建芳常常感覺有些力不從心?!霸诘昀锩孢€好,一回家躺下就感覺痛,說不出哪里痛,就是全身都痛?!?/p>
不時有客人來店里就餐。唐建芳熟絡地招呼著客人就座,扯面、下鍋、勺湯、拌料。一張碩大泛黃的價格表貼在門店最顯眼的地方,素面6元,大份牛肉面11元,“不好漲,也不敢漲?!碧平ǚ颊f,“大家都是沖著你實惠來的,你要是貴了,以前的老顧客可能就不來了?!?/p>
盡管小店的客流一直不錯,但唐建芳告訴記者,開支同樣不菲。
房租2600元,加上兩個幫工的人工費,每個月的固定開銷就接近8000元。唐建芳扳起手指頭算賬,“現熬的熟油海椒一桶得500多(元),一桶用量就是5天左右;每天熬制的骨頭湯要幾十塊錢;每天的面粉錢要200(元)左右;每月3000(元)的天然氣費,500(元)的電費,算下來每個月店子的支出都超過兩萬(元)?!?/p>
除了日常經營的開銷,子女的費用支出也是一筆大頭。唐建芳的大女兒剛上大學,學費還是貸款。小兒子在面店附近的蜀光綠盛實驗小學讀書,雖然開銷小一些,但想到孩子以后的中考升學,唐建芳也隱隱有些焦慮。
生意好的時候,唐建芳的面店一個月利潤有六七千元,但隨著天氣轉暖,客流也開始下降?!岸焐庾詈?。夏天客人不多,甚至一個月下來得白干?!?/p>
白干,夫婦倆也得干。全家的營生都在這口煮面的鍋里。
期望孩子有更好的未來
日子雖然不輕松,但有盼頭。
“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020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唐建芳夫婦的小店被迫歇業,一家人滯留在農村老家,斷了收入來源。
吃穿用度,房租……沉重的經濟壓力讓夫婦倆喘不過氣,兩口子一度想要放棄苦心經營多年的面館,好在房東打來電話,告訴唐建芳,都不容易,房租后面來補。這才讓夫婦倆的面館緩過一口氣。
差點被迫關門的經歷,讓唐建芳夫婦咬著牙找親戚借錢,盤下了一間位于邦泰天著附近的門店。平時丈夫程良兩邊都在跑,主要精力放在了新的門店。
“店子交了首付,每個月還4000塊的月供?!北M管壓力很大,但唐建芳夫婦覺得,總歸是屬于自己的。
如今,面館的生意在慢慢恢復,好的時候一天也能賣到200碗,可仍沒有達到巔峰。
消費里的煙火氣,似乎需要一個愈合療程。
當問到唐建芳對未來最大的期望是什么的時候?她遲疑一兩秒后笑著回答——
“把孩子帶大,希望他們未來能好好過下去?!?/p>
小店,看似不起眼,卻又無比堅強。近年來,一家家小店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生命力,在自我提升和堅守中迎來了春暖花開。小店故事,就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縮影。如果你是小店經營者,歡迎與我們聯系,分享你的小店故事。煙火如常,卻來之不易,讓我們共同守護。
欄目熱線:18708371173
編輯:余鳳
責任編輯:陳翠
編審:舒旭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