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網記者 羅樂 李秋玥 攝影 宋姿熠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鄉土自貢又迎來一年中最忙碌的春耕季。放眼青山綠水間、阡陌縱橫處,一個個俯仰勞作的身影是這個季節跳動的“音符”。
紅色的土地,黃色的菜花,白色的薄膜田,平靜澄澈的水田……三月明媚的春光下,榮縣樂德紅土地就像油畫家筆下的巨大畫板,絢麗斑斕,景色壯觀。

3月7日,在該鎮天宮廟村,農戶們一邊栽種辣椒秧苗,一邊從水渠中抽水灌溉。一條條白色地膜在紅土地上鋪陳展開,將起伏不平的大地裝扮成了一件件帶狀外套。

樂德鎮是榮縣的糧食主產區,也是糧經復合重點示范區。2022年,榮縣對天宮廟村和竹馬村集中連片的2800畝旱地實施宜機化改造,加快了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提高了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保障能力。
每個季節都有其專屬的顏色。3月6日,在富順縣童寺鎮東禪村,從高速路口到大坡水庫沿線,連片的赭赤色土壤散發著沃野的芬芳,一顆顆春大豆被寄予希望、埋進土里。
這兩天,東禪村集體組織農戶搶抓雨后的有利時機,加緊實施春大豆+高粱+夏大豆+再生高粱+冬馬鈴薯種植示范,努力實現“千斤糧萬元錢”,其中核心區示范面積達到400畝,有助于提升全鎮規?;?、標準化生產水平,促進再生高粱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在該鎮周河村,隨處可見農戶們撒種、架棚、鋪設薄膜的場景。缺水不誤農事,春耕不違農時。村“兩委”動員村民們互幫互助、互通有無,在水源條件好的區域開展水稻集中育秧,確保育得及時、育得好,為滿栽滿插打好基礎。

3月7日,榮縣新橋鎮麻柳場村,新橋鎮匯豐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的兩臺裝備旋耕機的中型拖拉機正在一片旱地上來回馳騁?!斑^去靠人力翻田,費事還低效,現在農用機械派上用場,每畝的費用只需要一百元左右?!痹撴傓r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鄧代春介紹道。

自犍路穿境而過,道路沿線的麻柳場村和牛皮洞村是新橋鎮“中稻+再生稻”種植示范片的主要分布區。2021年,該鎮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實施后,兩個村的宜機化耕地均達到1000畝以上。

“這兩天陸陸續續就要開始水稻旱育秧了,現在基本上把該整理的土都整理出來了?!甭榱鴪龃濉皟晌必撠熑烁嬖V記者,目前正在探索“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模式,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與水稻一樣,當前,高粱育苗也恰逢其時。3月8日,在榮縣鼎新鎮順利村高粱高產示范片,村民們圍坐在田埂旁“埋頭苦干”:篩選種子、為育苗盤填充基質、點播……面對新技術、新做法,大家伙兒一邊學習、一邊實操。
在一旁的高粱漂浮育苗溫室大棚里,育苗盤像小船一樣鋪滿水面。該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古剛文告訴記者,高粱漂浮育苗是一項較新的育苗方法,將種子先播在裝有輕質育苗基質的泡沫穴盤中,隨后漂浮在盛有營養液的水床上,由人工控制高粱幼苗生長所需的光、溫、水、氧氣、營養物等,使秧苗在基質和水床中吸收水分和養分。

“這個約200平方米的大棚,由村集體籌資修建,一次可滿足35畝高粱地的用苗需求。具有節省秧田、節省勞動力、培育壯秧的優勢,而且移栽后成活快,沒有緩苗期,相應的就延長了高粱的營養生長期,對高粱的高產優質奠定了基礎?!惫艅偽谋硎?,專業育苗不僅能規范種植品種和移栽時間,同時還可為農民培育出粗細均勻、根系發達、移栽成活率高的種苗,從而提高村民種植效益。
編輯:李鈺華
責任編輯:馬莉莎
編審:吳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