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是一名廚師,打小我就知道。
每逢周末媽媽會帶我到外公家吃頓中飯,這個規律從我記事起一直到外公去世。
那些年的周末不像如今有雙休日,那時候就一天。而這一天也是我改善伙食的好時光,因為外公的廚藝實在太好了,無論什么食材到他手里,就變得神奇——不僅好看,還特好吃。他會用蘿卜、瓜果等雕刻成精美的花卉和小動物,擺放在菜肴的周邊,果斷吸引了我這種無知小兒的目光。
而我就如那種傳說中的白眼狼,吃了就走。鑒于我是三代單傳的獨苗,外公特別想搶著疼我,常用毛牛肉、火鞭子牛肉、燕窩絲等各種小吃為餌,企圖留我多陪他們兩天,但我一吃完就開始又哭又鬧還滿地打滾鬧著回家,最后只能送回去完事,總之就是養不熟。
外公的長相很中正平和,屬于一入人群就容易眼盲那種。但外婆很漂亮,是典型的東方美女,不輸林徽因那種美。就這種長相的,不是應該嫁給大富之家的么,為啥嫁給廚師呢?讓人更喪氣的是,這樣的美女不僅嫁給了廚師,還是這位廚師的填房。
說起來,外公的人生堪稱傳奇。傳奇到恐怕連小說都不敢這么編。
外公是我們當地的名廚,年輕時當過自貢大鹽商余述懷的家廚,解放后成為第一任市委書記的小灶廚師,還是自貢久負盛名的檀木林賓館和沙灣招待所的特聘廚師長。
能有這么高的成就,其實與天賦有很大關系。小時候外公也上過一陣子私塾,他硬是靠著入學半年還寫不出幾個漢字的實力被私塾老師跳著腳趕走。顯然上帝沒給他打開IQ這扇門。于是,家里只好另謀出路送他去學廚藝,沒想到歪打正著,外公竟然在廚藝上有出奇的天分,煎炒蒸煮燒炸鹵,一學就會,而且肯動腦子,閑下來就琢磨怎樣創新菜品,深得師傅喜愛。
上世紀30年代末,大鹽商余述懷招廚師,外公前去應考,從幾十名應試者中脫穎而出。他針對鹽商的口味,創新了很多菜肴,其中最有名的是“十三太保素席”,“十三”是指十二道菜加個悶鍋飯。這十二道菜是烹萵筍、燒茄子、炒嫩豆、燉芋子、熗白菜、炸花生米、煨紅苕、烤板栗、煎豆腐、干煸蘿卜絲、蒸糯米飯、煮黃花耳子湯等??此坪唵?,卻精致異常。涉及十三招烹調技術:烹、燒、炒、燉、熗、炸、煨、烤、煎、煸、蒸、煮和燜。雖為素席,但費料、費時、費工,非一般葷席可比。一年下來,他帶領一眾砧板師傅收服了這位首富的胃,成為余述懷最器重的唯一的大廚。
余述懷是自貢民國時期妥妥的首富。1944年夏,馮玉祥將軍受政府邀請到自貢動員捐款抗日,飽受日軍轟炸的自貢人民非常踴躍,其中僅余述懷一人就捐款一千萬元,在他帶動下,全市短短35天便募得1.2億元之巨。當時全國各地的捐款總金額為5億多元,而自貢就占到了全國的近四分之一。余述懷也創下全國個人捐款紀錄之最,并獲得馮將軍親贈 “今之弦高,獻金楷?!?的長匾。
這位大鹽商善于逢源、長袖善舞,幾乎每天都要接待幾桌達官和鹽商。其中馮玉祥將軍夫婦、川康鹽務管理局局長曾仰豐、市長劉仁庵等等,都曾是余述懷的座上賓。每次客人吃得滿意,余述懷都要給外公打賞小費。他當家廚的工錢是日結賬,一年下來基本沒有休息日,哪怕生病也得強撐著。
這樣辛苦幾年下來,外公積攢了不少銀子。他娶了個老婆,準備置買一處田地,打算靠收租養活家人。那陣子,外公志得意滿,三天兩頭到自流井和貢井看地。40年代初,在自貢買一畝田地大概需要20多個銀元,他積蓄下來的銀元大概夠買三十畝田地。心里琢磨著山地不要,林地不要,旱地不要,必須得是上好的水田。來來回回看了好幾個地方,好不容易在自貢西場附近看上了一塊地??上思乙獌r高,錢不夠。外公就把銀元兌換成法幣存進了銀行。準備在余述懷家再干兩年,然后把這塊地買下來,就可以過衣食無憂的日子了。
學過中國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書上對通貨膨脹的描述,舉例做了個類比,1937年100元法幣可以購買一頭牛,到1947年,這100元就只夠買一盒火柴了。隨著南京國民政府撕毀停戰協定,全面發動內戰,通脹加劇。而外公就成為了這場通貨膨脹的犧牲品。存進去的錢別說買房置地了,最后僅夠做一身陰丹藍的衣服。
亂世浮萍,何以為家?這一年,屋漏又遭連夜雨。妻子因難產去世,孩子也沒保住。而他的東家余述懷被一群盜匪槍殺于家中。
喪妻、喪子、失業、身無分文,外公突然就一無所有了。
一念百怨生。他生無可戀,想一了百了。聽說魚配甘草吃了會毒死人,便去買來混合著吃下去,躺在床上等死,結果睡了一夜,醒來什么事都沒有。話說人一倒霉,喝水都塞牙縫。既然藥不死,那就選擇跳河吧。外公站在張家沱的橋邊,準備跳河自殺。
就在他站的橋下不遠處有個年輕女子正在捶洗衣服。女子見他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心生警惕。果不其然,就見橋邊的男子一頭就從坎上扎進河中。女子立即尖叫著呼救,可還沒叫兩聲,水里的男人撲騰幾下就站起來了。原來枯水季節水位下降,跳下去的地方正好就是一處淺灘??粗@個狼狽的男人,好心的女子跑過去連拖帶拉將他拽上了岸。不用說也明白,跳水的外公,遇到了我的外婆。
人生無定,一飲一啄皆有天意。外公兩次沒死成,就放下了輕生的念頭,到貢井的一家包席館當上了主廚。生活走上正軌后,外公四處打聽那名女子的情況,原來是一戶貧農的二女兒,他帶上自己全部的家當求娶了這位貌美心善的女子,第二年,得到了一個粉雕玉琢的女兒。
所謂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
解放后,外公的人生就如開掛一般,作為無產階級根正苗紅的一員被新組建的川康鹽務局聘為伙食團主廚。
在后來的幾次運動中,群眾對地富反壞進行教育清理時,發現赫赫有名的首富余述懷的家廚,竟然沒有土地,沒有家當,還沒有房子。單位立即分配給他一套興隆街的職工宿舍。隨后,市委將他調到伙食團任書記的專職小灶廚師。晚年,外公作為市接待辦旗下的檀木林賓館和沙灣招待所的特聘廚師長,帶出很多徒弟,成為備受尊敬的一代大師。
人生如劇,劇如人生。外公用他的一生,詮釋了命運的多舛無常,演繹了禍福相依的傳奇。
尤記得外公每每用毛牛肉、火鞭子牛肉、燕窩絲等各種小吃誘惑我時,都會附帶著給我講他的傳奇,而且必要以他讀私塾時學到的 “塞翁失馬,焉知非?!?作開頭,然后以沒有共產黨,便沒有如今的好日子,讓我一定要入黨為結尾。
幸不辱使命。

作者簡介|離九思,自貢自流井人,先后在全國各級紙媒發表散文、小說、報告文學10余萬字,出版短篇小說集《蜉蝣之羽》。
編輯:張馳
責任編輯:陳翠
編審:舒旭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