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網記者 繆靜
紅色文化記錄著黨的輝煌歷史,蘊含著黨的初心和使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隨著黨史學習教育熱潮掀起,大安區紅色景點江姐故居、鄧萍故居等成為不少人追尋紅色記憶、不忘初心再出發之地。連日來,該區通過多種形式充分利用紅色教育基地優勢和資源,深化和挖掘本土紅色教育資源展出主題,推出更多吸引力強、震撼力強、教育性強的宣傳推廣活動,全方位、多媒體、多維度宣傳紅色人文資源和紅色文化,進一步增強黨史學習教育感染力,讓紅色教育基地成為黨性錘煉的生動課堂。
江姐故居——
完善提升展陳內容
促進紅色和彩色文旅融合發展
一本《紅巖》百讀不厭,一首《紅梅贊》經久傳唱,一部電影《江姐》紅遍神州。這些文學藝術作品中的主角原型江竹筠,就出生成長在大安區大山鋪鎮江姐村?!皩ぴL紅色印跡,緬懷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江姐故居幾乎每天都有幾百人前來參觀學習,最多的時候一天達1000多人?!?月24日,大山鋪鎮江姐村黨委書記張平告訴筆者。
江姐故居
江竹筠(1920-1949),原名江竹君,被捕后改名為江竹筠,中國共產黨地下時期重慶地區組織的重要人物,為中國共產黨追認的女烈士。江姐是人們對烈士的愛稱。1948年6月,由于叛徒出賣,從事地下工作的江竹筠不幸被捕,隨即被反動派關押至臭名昭著的重慶渣滓洞監獄。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嚴刑拷打,江姐始終堅貞不屈,咬緊牙關,在嚴守組織秘密的同時積極展開斗爭,直至1949年11月14日不幸遇害,年僅29歲。
如今,江姐故居附近的山上,她的雕像在山頂高高屹立,格外引人注目。雕像高11.14米,登上山頂的石階共290梯,其數字寓意正是為了提醒人們永遠銘記江姐的犧牲日期與年齡。新中國成立后,江竹筠的事跡被寫進小說《紅巖》,又被陸續搬上舞臺、銀幕和熒屏廣為傳頌,影響和激勵了幾代人。2009年,江竹筠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大安區高度重視江姐精神的傳承和發揚。2007年,江姐故居對外開放,成千上萬的人前來瞻仰烈士故居;2009年,自貢市第十中學校更名為自貢市江姐中學;2011年,江姐故居被列為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20年,增補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今年3月初,大安區委、區政府對江姐故居展覽廳展陳內容進行完善、提升。目前,江姐故居及江姐事跡陳列館以更加嚴謹的脈絡、豐富的史實和全新的面貌展示于世人,繼續為新時代、新征程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近年來,隨著城市開發建設推進,江姐村作為我市東北部新城核心區域,中華彩燈大世界、四川輕化工大學李白河校區等重大項目紛紛落地于此。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和彩燈文化,讓江姐村更具發展潛力。目前,因全市重大項目中華彩燈大世界的建設,江姐故居建設有了新的規劃和發展方向。
為切實讓紅色旅游成為學習領悟黨史、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方式,成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重要載體,大安區不斷拓展旅游業的文化氛圍和內涵,把江姐故居的保護、利用同旅游業結合起來,促進紅色和彩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以“紅”帶“彩”的特色旅游村,走出一條故居建設與旅游業相結合發展的新路子,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鄧萍故居——
紅色陣地再添彩
讓紅色精神激發奮進力量
沿江姐故居下面的河道上行6公里左右,穿過一道水渠,紅軍長征中犧牲的高級將領、革命烈士鄧萍的故居掩映在郁郁蔥蔥的樹林中。鄧萍雕像矗立在院子正前方,身后的房屋便是鄧萍事跡陳列館。5月25日,市消防支隊全體指戰員來到鄧萍故居參觀,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將鄧萍烈士不畏艱難,傳播共產主義的英雄形象展現給大家。革命先烈的英雄氣概和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指戰員,大家深刻體會到革命先烈為共產主義和革命勝利不畏犧牲、慷慨就義的高尚情操,切實感受到他對黨的絕對忠誠、對共產主義必勝的堅定信念以及摯誠的家國情懷。連日來,前往鄧萍故居參觀學習的參觀者們,懷著崇敬與肅穆的心情,回憶過往歲月,接受心靈洗禮,學習革命精神,紀念革命烈士。
觀故居、憶往事、學情懷。通過參觀學習,參觀者們再次回顧了那段艱苦奮斗的日子?!白魇家埠?,將畢也鉅”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歷史解讀。通過鄧萍故居內的陳列與介紹,大家似乎看到了鄧萍作為共產黨人在那個烽煙四起、炮火轟鳴的崢嶸歲月里“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艱辛,也感受到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決心。正是鄧萍等老一輩共產黨人的無私奉獻鑄就了中華民族之魂,激勵著黨永不停步,將革命進行到底。
今年4月以來,大安區成立鄧萍故居修繕工作領導小組,安排專項經費27萬余元,高標準修繕打造鄧萍烈士故居,讓紅色精神激發奮進力量。為擴充史實資料,該區考察學習小組先后前往河北省石家莊市、高碑店市,湖南省長沙市、韶山市、湘潭市,貴州省遵義市等9市,參觀考察彭德懷紀念館、112旅軍博館、遵義會議博物館等紅色文化基地,搜集完善鄧萍烈士相關圖文史實資料1500余件,為后期鄧萍故居修繕打造提供史實資料保障。期間,該區召開審稿會、現場會、討論會7次,邀請自貢紅色文化專家陳星生、該區人大常委會原主任裴建成等專家學者挖掘整理鄧萍烈士生平事跡,共同探究布局展陳相關工作。
怎樣讓豐富的史料清晰地呈現在參觀者眼前?大安區成立專班,精心陳列布局,定時定階段對接設計公司,及時掌握鄧萍故居修繕打造進度,暢通線上+線下溝通聯絡模式,縣級領導第一時間協調推進,僅用時21天高質量完成修繕工作。修繕后的鄧萍故居分“前言”“投身革命”“從事兵運”等10個篇章,使用136張展板、144張照片、48張輔助照片,共約1萬1千字,精心詮釋鄧萍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
為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大安區重點規劃鄧萍故居周邊景觀建設,加寬并黑化道路360余米,配套新建停車場300余平方米,完善故居供電設施、沿線指示標牌、植被綠化等5個基層設施建設,對鄧萍故居及其周邊環境進行提檔升級。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鄧萍故居共計吸引各地黨員干部群眾近2萬人前來瞻仰學習,獲得市委主要領導肯定和社會各界好評。
創新黨課——
依托本土紅色資源
唱響黨史學習教育“四字歌”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大安區委黨校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和省、市、區委工作要求,充分發揮干部培訓主渠道作用,深挖本土紅色文化資源,將江姐故居、鄧萍故居和“百年輝煌”燈組作為紅色黨性教育基地,唱響陣地打造“快”、培訓范圍“廣”、服務質量“高”、教育成效“好”“四字歌”,讓紅色資源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活教材”,提升學習教育的責任感、鮮活性和實效性。
該區以江姐故居、鄧萍故居(事跡陳列館)為主體,深入挖掘本地紅色史實、用好用活紅色資源,聚焦陣地建設創新學習形式,精心打造黨員干部黨性紅色教育基地。區委黨校會同區委宣傳部、組織部等部門,按照區委時間節點要求,快速、高質推進江姐故居和鄧萍事跡陳列館提升改造工程,兩個紅色教育基地從設計到制作完成僅分別用時8天和21天。配合完善基地道路沿線、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加強周邊環境整治,著力提升整體形象,形成紅色教育品牌效應。圍繞江姐、鄧萍兩位“雙百人物”,超前謀劃,迅速組建專職授課組,打造精品黨課,完成工匠精神、傳承江姐精神踐行初心使命等特色課程,有力保證黨史學習教育的需求。
自接管江姐故居、鄧萍故居(事跡陳列館)和“百年輝煌”黨史課以來,大安區委黨校培訓范圍涵蓋了省委辦公廳、省委黨史研究室、省農業農村廳、省婦聯、四川華芝藥業公司、四川三德信息公司、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重慶市榮昌區委黨校等省內外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和散客10000余人,培訓已達131場次,其中省內培訓123場、省外培訓8場,有效提升了黨史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百年輝煌”彩燈主題黨史課
紅色文化展示,離不開文物、圖片、雕塑等要素的支撐,游客如今在參觀傳統展品的同時,越來越需要獲得更生動、直觀的參觀體驗。為此,大安區委黨校創新管理模式,與自貢市燊龍文化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牽手,成為全市唯一一家“黨校+基地+故居+公司”的培訓機構。大安區委黨校立足紅色教育基地職能定位,堅守傳承紅色基因初心,擔好紅色教育使命,優化參觀路線,完善活動流程,提升服務質量,受到學員普遍好評,成為各單位開展培訓的首選。
經過近3個月的打造,精品黨課專職授課組參與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百年輝煌”彩燈主題黨史課學習教育,全方位展示中國共產黨百年革命斗爭歷程,成為廣大黨員干部及群眾學習的“網紅打卡地”。授課教師積極爭當教學標兵、作教育表率,始終堅持“說”與“行”相統一、“學”與“做”相結合,增強紅色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保證培訓高質量服務。創新的“情景式”“浸潤式”教學方式,喚醒大家對戰爭年代的記憶,激發愛國之情、強國之志,面對新征程新使命,以革命先烈為榜樣,充分繼承和發揚中國革命精神,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立足實際、立足崗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想而努力奮斗,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編輯:陳翠
0